槍擊案調查的三大物證:
彈頭、彈殼、火藥(射擊殘跡)
上一篇已經談到了彈頭的鑑定
這一篇我們來看看小小的彈殼對於槍擊案調查所起到的大大作用。
(圖片來源: 每日頭條)
彈殼的主要功能是將彈頭、發射火藥、底火包成一體,保持彈室的密閉以形成膛壓使彈頭順利擊發並保護槍枝。
彈殼可以提供的資訊並不輸給彈頭,在確認作案槍枝方面價值甚至比彈頭更高。
因為彈殼在槍膛裡所經歷的更加複雜,子彈從裝填開始、上膛、擊發、拋殼,等一系列的過程中,
彈殼都會與槍枝的各個部位相互撞擊、摩擦,而留下大量的類特徵與個化特徵。
重要的比對痕跡有:
1.撞針痕:
是槍枝撞針撞擊子彈的底火部位時所留下的痕跡。
撞針的形狀、撞擊的位置會與廠牌的型號有關。是很好的類特徵,協助研判作案槍枝的種類與型號
撞針在每一次促使子彈擊發的撞擊中都會有些微的磨損,每一把槍的撞針磨損的程度和痕跡都不一樣,
導致撞針撞擊底火部位時的深度、形狀、位置、痕跡會有些微差異,
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比對這些細微痕跡進而研判是否為作案槍枝。
2.抓子痕:
(圖片截自:蘋果時即新聞 侵刪)
抓子痕是抓子鉤在裝填子彈、火藥爆炸、拋殼時,在子彈的底部邊緣和凹槽所留下的痕跡,
拋殼時,滑套或槍機上的抓子鉤抓住彈殼底部凹槽向後拉,
與此同時拋殼窗打開,彈殼底部會撞倒退殼挺使彈殼被拋出。
上述一連串的過程中,除了彈殼底部凹槽會有抓子鉤的刮痕,
滑套或槍機向後退的過程中,彈殼也會留下條碼狀的刮擦痕。
抓子痕的大小、位置、形狀具有分類特徵;
刮擦留下的條碼狀痕跡則有個化特徵。
3.彈底紋、彈底標記:
制式的子彈在彈殼底部一般會刻有標記,可能表示著製造廠廠商、年分、口徑等資訊,
在土製的子彈上就沒有這些標記。
彈底紋是彈殼上最具有比對價值的痕跡!
撞針撞擊子彈底火部位,底火爆炸點燃發射火藥後在子彈內產生巨大的壓力,
將彈頭往前射出、彈殼則被向後推,
彈底紋就是彈殼被向後推時撞擊槍後膛壁所留下來的痕跡。
每一把槍製造時的工具痕跡、磨擦痕跡不同,
還有出廠後使用擊發的次數、磨損程度造就出獨一無二的彈底紋。
下圖是彈底紋比對吻合的示意圖,
即可判定現場的彈殼就是測試槍枝所擊發。
4.退子痕:
是彈殼在退殼的過程中撞擊退殼鋌而在彈殼底部留下的痕跡,
是很好的研判槍枝的特徵,但個化價值不大。
彈頭和彈殼都是槍擊案中很常見到的重要證物
鑑識人員會仔細尋找、採集、紀錄、分析,為偵查人員提供可能的線索
當偵查人員努力調查查獲可疑槍枝後,
鑑識人員會用該可疑槍枝以相同的子彈往水試槍箱射擊,
再取出子彈與現場所發現的彈頭、彈殼比對,
確認是否為同一把槍枝所擊發,為認定或排除犯人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我的部落格,
這裡是主要淺談鑑識科學、法醫學、料理的美味科學及一些其他事件的部落格。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這篇文章有娛樂到你嗎?
喜歡的話可以分享、按讚、告訴你隔壁的朋友或加入阿雲桑的粉絲專頁
你可能感興趣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刑事鑑識概論
科學人雜誌
刑事科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