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九品芝麻官)
現在大多數人對於「砒霜」這個詞的印象,大多是來自港片,常見的下毒物品!
又或者《水滸傳》中潘金蓮謀殺親夫武大郎的橋段,用的就是砒霜。
所以提到砒霜,很多人馬上就知道是劇毒!
其實在古代,砒霜還真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必備良藥」
古裝劇中也常見到用銀針試毒,而古代銀針所驗的毒就是砒霜!
可以想見在當時,砒霜是如何地被人頻繁用來下毒了,就連光緒皇帝、拿破崙也有可能是死於砒霜。
就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砒霜~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砒霜是什麼?
砒霜其實是: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無臭無味,外觀為白色霜狀粉末,故稱砒霜,價格低廉又好取得、中毒者會很痛苦。
砒霜的毒性來自於能破壞細胞的呼吸酶,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氧氣而壞死,最後導致人體死亡。
這點與氰化物很像!只是作用機制稍微不同~
砒霜非常容易被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皮膚吸收。
所以除了吃下含有砒霜食物、就算僅僅是吸入它的粉末或氣體、皮膚接觸,都可能吸收進入人體,吸收過量的砒霜會引發急性砷中毒!
首先反應的是消化系統,會劇烈的刺激胃腸粘膜,使粘膜潰爛、出血,引發嘔吐、腹部疼痛及腹瀉帶血
再來是內臟,肝臟、腎臟會被破壞、凝結而失去功能,血管也會逐漸脆弱導致出血。
最後,肺臟逐漸壞死而無法呼吸、人體各器官功能快速喪失,死亡。
砒霜的中毒量為0.005-0.05g、致死量為0.1-0.2g
所以只要攝入少量的砒霜就可能導致死亡,但是攝入大量的批霜或許反而死不了,
因為砒霜會對胃產生強烈刺激,引起強烈嘔吐,攝入的砒霜可能尚未被吸收太多就吐了出來。
砒霜中毒者,從中毒到死亡的過程會非常痛苦,這或許也是下毒者使用的原因之一,「滿足復仇心理」。
即使是吸收的劑量不足以致命,但仍可以使人痙攣、心臟血管受損、肝臟及腎臟發炎及血液不尋常凝結、脫髮、皮膚變色等症狀。
古代會用銀針測試食物中有沒有毒,銀針能夠驗出什麼樣的毒呢?
其實古人用銀針就是在檢驗批霜!!!
銀針如何檢測砒霜?
其實銀針並不能檢測砒霜(三氧化二砷),而是檢測砒霜中的雜質「硫」。
原因在於古代製造技術上的不足,所製造出來的砒霜中會混有硫或硫化物,所以不是純白色而是呈現偏紅色的情形,故砒霜又稱「鶴頂紅」。
銀非常容易與硫起化學變化產生成「黑色的硫化銀」,因此銀針、銀湯匙常被用來試毒,只要食物中藏著「有硫的砒霜」,銀針或銀湯匙馬上就會變黑。
但如今技術的進步所製造的砒霜不再含硫,因此銀針、銀湯匙也無法準確檢驗砒霜了。
砒霜無色無味下毒容易、不易察覺、價格低廉又好取得、致死率高,時常被用來下毒。
19世紀前後征戰各國的拿破崙,就可能是遭人以砒霜毒死!
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強力鎮壓封建復辟勢力、頒布了著名的《法國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他人生的最後是被英國人囚禁在大西洋上的聖赫倫那島上,1821年5月4日停止呼吸。
英國人公布的死因是:胃癌
但拿破崙的遺體肝臟異常腫大且多年後法國原子研究中心與美國聯邦調查局都對拿破崙的頭髮進行檢驗,發現其中砷含量是常人的10萬倍以上!
這一檢驗結果也引發了拿破崙是被人以砒霜下毒的推論!
而在當時砒霜又被歐洲人稱為「繼承粉末」,許多富有的歐洲人為了繼承家產使用砒霜毒害親人。
以毒攻毒
儘管砒霜以劇毒的姿態被世人所知曉,
但是即便是如此劇毒,仍有其醫療用途,可能你周遭的親人還使用過呢!
1999年,美國FDA批准三氧化二砷治療複發性和難治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多發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MDS)。
2010年,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若劑量適當,砒霜的潛在毒性會解除,已成功治癒超過一百名血癌病人。
在此等病症中,口服砒霜已替代了骨髓移植成為了最主要療法;口服砒霜還能應用於治療其他癌症,包括淋巴癌和多發性骨髓瘤。
2002年,Asadin(伸定)獲得臺灣衛生署核准上市,用於治療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
就目前的醫療研究顯示,極少量攝入砒霜可能對人類的健康有益,由其是這種劇毒物質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原先無法治癒或難以治癒的血液疾病
或許隨著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醫生研究開發砒霜的正向用途,不久的將來砒霜可能以救世的姿態回到世人面前。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我的部落格,
這裡是主要淺談鑑識科學、法醫學、料理的美味科學及一些其他事件的部落格。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這篇文章有娛樂到你嗎?
喜歡的話可以分享、按讚、告訴你隔壁的朋友或加入阿雲桑的粉絲專頁
其他優質文章